开展主题教育,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从1929年古田会议的初步实践,到延安整风的丰富完善,到党的十四大写入党章,民主生活会制度已经走过90年,其价值内核在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利用领导班子自身力量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应把问题意识贯穿民主生活会的始终,推动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量的闭合机制。
一是强化问题查摆意识,开诚布公搞批评,防止“五个代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民主生活会制度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成绩不说不会“跑”,问题不找不会“了”。民主生活会保持思想的见面、意见的交锋,不是评功摆好,而是要红脸出汗。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力,胜己者强。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是示弱,而是自信有力的表现。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开放态度,倾听别人的批评意见,也体现一个干部的胸怀格局和思想成熟。
查摆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决防止“五个代替”:以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下级或他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以曾经查找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代替新发现的问题。氛围健康的民主生活会,能让班子成员襟怀坦荡,开诚布公,坦然地暴露不足,也可以少有顾忌地指出他人的短板。事实上,能否营造良好的民主生活会氛围,能否展开有价值的自我批评与批评,不仅体现出党委(党组)书记的统筹驾驭能力,还体现出班子的战斗力和团结力。
二是强化问题靶向意识,精准有力抓整改,把握“三个结合”。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的特点,解决问题不能仅靠民主生活会上表决心,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民主生活会后,要原汁原味、简明扼要梳理自我批评与批评的意见,形成班子及其成员的问题台账,并以此为抓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党组(党委)书记应该掌握一本台账,定期督促班子成员整改,季度或半年“对表”。上级党组织也应该掌握一本台账,加强对班子的全面动态了解。借助民主生活会制度平台,有利于近距离、全方位认识了解干部。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班子成员共同查摆问题,不同于咬耳扯袖、私下提醒。一定范围内的自曝其短、公开批评,把问题放在班子和上级组织聚焦的平台上,依靠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的力量促进问题的整改,这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机理。对查摆问题的整改,应把握“三个结合”:一是把解决个人问题与班子问题结合起来,主动担当、对号入座,从职能分工上主动认领班子存在的相关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光改自己的,不理班子的;二是把解决自我批评问题与他人批评问题结合起来,对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虚心接纳,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三是把解决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思想境界、党性觉悟、宗旨意识、道德品行等方面深挖根源,对症下药,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是强化问题督导意识,锲而不舍促提升,防止“三种倾向”。问题不整改到位,就永远是问题。即使民主生活会有辣味,“红了脸、出了汗”,但等到“汗水一干”,还是难以真正“排毒治病”。上级党组织对民主生活会工作,要真管真严,更要长管长严。从督导这个角度讲,不能仅限于对会前和会中的督导把关,还要延伸到会后的整改落实,全过程客观评估,做好本年度与上年度民主生活会的对比性分析及结果运用。并经常开展“回头看”,督导组的成员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纵向比较分析、跟进督促。
每一次民主生活会,都是对班子及其成员工作思想学习的深度检验。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对上一次查摆问题的整改成效,应注意识别和纠正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落不了地”,整改举措表述过于宏大、宽泛、抽象,导致整改成效无法评价;二是“牛头不对马嘴”,以一般工作总结代替对查摆问题的整改,简单罗列思想政治、班子建设、经营管理、党风廉政等方面的成绩,敷衍塞责;三是“成绩注水”,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夸大整改成效。为此,上级督导组要带着台账出席民主生活会,仔细对比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问题在哪些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举措、做了何种程度的整改。特别对老调重弹、简单重复“炒回锅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及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