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东北石油大学环渤海能源研究院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解放思想 聚力前行 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0-11-20  点击量:

——在中国共产党东北石油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孙明学 2018年11月2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东北石油大学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东北石油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迈入新阶段、龙江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时期、我校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解放思想,聚力前行,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新征程。

上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上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着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深入落实省委两轮巡视整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开展以大庆精神育人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创新立项、大学生“班建支部”等工作特色鲜明;不断凝聚事业发展合力,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生态不断好转。

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制订了《东北石油大学章程》,出台了党政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加强了顶层设计,制定并实施了学校发展规划,提高了办学治校的科学化水平;分步实施了岗位设置、内设机构、二级单位目标管理等改革,完善了学校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加强了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强化了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我校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完善了安全稳定保障体系,推进了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建设,省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学工作成效显著,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7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2项;获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富有成效,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特色鲜明;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奖。创新创业教育、体育、美育工作有效开展,高职教育、继续教育持续发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以“尼克·凡·万让纪念奖学金”获得者谢坤、“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俊颐为代表的4000余名学生获得国际、国家和省级表彰。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余项,我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等特点赢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我校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科学研究再创历史新高。科研工作立足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能力大幅提高,多项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科研经费年均1.86亿元,最高达2.36亿元。培育了一批高级别项目,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8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7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建设了一批高层次平台,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各1个。催生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三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等8项。

五、学科专业建设稳步发展。学校以“优化结构、突出优势”为原则,形成了以石油石化类学科专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新增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新增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新增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工程专业学位领域、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排名前30%;工程学2016年进入世界ESI前1%;土木工程、石油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认证完成专家进校考查,相关指标全部达成。

六、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规模扩大、结构改善、水平提升。人才引进开创了新局面,尤其今年,我校先后外聘及柔性引进国家级高水平专家9人,引进国内外博士60多人;“国字号”人才实现突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四青”人才从无到有,董宏丽、汪怀远等“国字号”人才脱颖而出;教学、科研人才不断涌现,龙江学者、龙江科技英才、省杰青、省名师等评选捷报频传,省级及省级以上人才规模达到39人,尤其在今年的龙江学者评选中,我校5人全部入选,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七、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载体不断丰富,“中国梦”主题教育、“青马工程”“星火团校”等唱响了校园文化主旋律;校徽、校训石、铁人雕像、周世尧塑像等成为重要文化标识;大庆精神育人展馆、校史馆、地学博物馆、东油官方微信平台等成为校园文化新阵地;铁人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阳光体育文化节、冰雪体育文化节、“5·25”心理健康宣传月、师德师风教育月等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我校师生走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走进央视中秋文艺晚会,参加世界名校龙舟赛,极大提高了东油文化传播力。学校被授予“中国轮滑示范校”,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八、开放办学呈现向好态势。国际化办学迈出新步伐,“校地企”合作取得新成果。与美、欧、亚、非四大洲22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接收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交流,积极举办国际学术交流周、国际会议和国内学术竞赛,留学生数量增幅较快,国内外交流互访日趋增多;促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东北石油大学;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校研企合作委员会石油与化工专业委员会,成为黑龙江省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单位、黑龙江省化工学会秘书长单位;签订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与东北石油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东北石油大学附属小学冠名,解决了子女入学等10余项影响校区发展的问题;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稳步推进了与大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百余个“市校合作”项目。

九、民生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学校党委重视师生关切,实行了职工住宅取暖物业补贴明补政策,提高了课时酬金、职工工资及校内津补贴、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等标准,基本实现了与大庆市“同城同待遇”;在大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引进博士提供了设施完备的公寓;实现了教职工健康体检常态化,开通了职工通勤车,建设了职工之家、教师休息室,开设了教工食堂、外卖食堂,改造了秦皇岛校区学生食堂;完成了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和住房产权办理;2018年,学校投入2000余万元改造后勤服务设施,校园基础设施和育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了学生“奖助贷补免”力度,改善了学习生活条件。

十、办学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3.8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大楼投入使用,功能日益拓展;建成近3万平方米的艺术学院教学场馆,实现了艺术学院的实质性并入;学校固定资产总额增加了7.1亿元;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3万多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大楼完成规划设计;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发挥作用,吸纳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5500平方米的气膜体育馆投入使用,体育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图书文献信息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后勤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校园美化、绿化、亮化持续改善;安全维稳工作态势良好,师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同志们,过去的11年,我们追求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造了历史辉煌;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和重重困难,坚持了稳定发展;我们秉持优良传统,励志图强,奋勇争先,彰显了东油人爱校、荣校、兴校的不变情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大庆市委市政府、石油石化企业的鼎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扎实工作和无私奉献,得益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校友、社会各界朋友,向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东油人为国家、为高等教育事业、为石油石化行业、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建校初期,以周世尧等为代表的前辈们在“拣粮种地干打垒”中艰难起步,创造了“当年建校当年开学”的办学奇迹;改革开放后,我校用大庆精神育人的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国外语教学现场会两次在我校举办,“一体两翼”教学特色享誉全国;体制划转后,我们完成了规模扩大、整体搬迁、学校更名,一批“国字号”成果落户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时期,一代代东油人忠诚担当、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用心血和汗水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谱写了壮丽篇章。

同志们,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四个服务”能力,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装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

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要着力培养有东油特质、有东油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必须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必须时刻把师生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育人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办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中心,保证师生的办学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惠及师生,为师生谋幸福;要激发师生发展热情,汇集师生发展智慧,凝聚师生发展力量,共创东油发展伟业。

必须始终坚持内涵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神实质,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大学的价值追求,没有特色难以创优。我们要大力传承并弘扬“坚持用大庆精神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继续保持并强化石油石化学科专业特色,巩固并发展“一体两翼”教学特色。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大视野谋求发展,以大手笔深化改革,以大情怀推进创新,努力破解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激发办学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积极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在“一带一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海油气开发”等倡议和战略中谋机遇、促发展、创未来。要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地方、服务行业,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油头化尾”等战略中,比贡献、求支持、图壮大。

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办学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始终牢记,发扬光大。

同志们,回顾过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办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在思想和作风方面,思想不够解放,观念相对保守,责任担当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在办学体制机制方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办学动力不足、活力不够;在办学实力提升方面,学校综合排名下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够突出,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科研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国际化办学步伐缓慢,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在党的建设方面,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管党治党责任还需层层压实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形势分析及发展战略

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重大突破,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兴起,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在“双一流”发展建设中竞争更加激烈;我省正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黑龙江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启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时期;石油工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陆上石油进入勘探和开发的瓶颈期,以大庆油田为主的老油田进入攻坚期;中国能源需求高速增长,能源危机风险加剧,能源革命呼之欲出。

面临新形势、新环境,我们唯有解放思想才能破解难题、才能闯出新路、才能实现振兴。今天的东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目标引领,需要战略提升,需要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需要改革再创新、人心大凝聚、发展再提速、质量大提高,当务之急是进行一场覆盖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触及灵魂深处的思想大解放。思想解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进入新时代、解决新问题,只有思想解放才有活路,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从学校看,发展缓慢滞后是“表”,体制机制不活是“里”,思想解放不够才是“根”。我校长期在非中心城市办学,信息不畅,思维固化、思想僵化的情况较重,影响较深,亟待破解。学校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咬紧牙关冲一冲就能上去,稍有懈怠松一松就会下来。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从思想和思路层面破题,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振兴发展,让东油在思想腾飞中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从不合时宜的理念中解放出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全力实现“东油梦”,助推“中国梦”。

二要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我们有的干部愿意走老路,不愿意趟新路,习惯于“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思想僵化、机械教条,干不干拿文件,动不动看经验,迈不开步、开不了局,结果是把人心拖散、把事业拖垮。要树立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转变思想僵化的坏作风,勇于自我革命,敢闯新路、敢出新招、敢担风险、敢谋大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三要提高标准,从“一般化”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要增强机遇意识、精品意识、经营意识,解决标准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克服惰性、快速反应、抢抓机遇、追求卓越,不能满足“一般化”“过得去”,无论哪项工作都要追求“过得硬”,要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

四要开阔视野,从狭隘的地域局限中解放出来。要树立全局观念,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从不同维度审视优势和短板,以更大格局推进振兴发展,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五要锐意进取,从看摊守业求稳中解放出来。要树立忧患意识、创业意识、拼搏意识,自我加压、真抓实干、抢位争先,摒弃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惰性思想,转变担当不足的坏作风,求变求新求进,以学校的慢发展、不发展为耻,以学校的快发展、大发展为荣,以学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责,打造东油命运共同体。

总之,我们抓解放思想就是抓发展,谋解放思想就是谋未来,让我们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在思想解放中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充分研判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战略思考:

第一,面对陆上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从现在起就要认真思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不仅要办现在的大学,更要办未来的大学,要在时间上放眼建校百年,办高水平百年大学。

第二,面对区位劣势,在空间上要主动布局大庆、秦皇岛、海南岛,把大庆校区办成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服务龙江发展的大本营;把秦皇岛校区建成总校高端发展的加油站,建成全体教职工宜居宜业的后花园;与中海油合作,创办南海石油研究院,把海南岛办学点建成总校进军海洋石油的前哨站。

第三,面对能源格局的变化,我们要做强陆上石油、拓展海洋石油、壮大新能源,树立“石油和能源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我们的根就扎在哪里”的发展意识,向陆上石油要潜力,向海洋石油要增量,向综合能源要未来。

因此,我们提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规划“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学校从“跟跑--并跑--领跑”的新局面。

为实现奋斗目标和战略布局,我们规划从现在开始到建校百年的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5年,建校65周年左右,依托背靠大油田的独特优势,做大做强陆上石油相关学科,建成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秦皇岛校区办学实现转型,高水平平台建设助推学科专业发展,成为吸引人才的基地;南海石油研究院建成,科学研究引领作用凸显,成功申报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陆上石油”引领力、“油头化尾”贡献力、“非石油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力、“海洋石油”学科竞争力显著提升;大学排名闯进前200名;“院士工程”获得突破;两个学科进入ESI前1%,4个学科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30%,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达到8-10个,非石油学科实力和特色更加凸显,建成6-8个国内一流本科专业,跻身国内一流本科建设高校和黑龙江省一流大学;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稳定在500人左右,国际办学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阶段:从2026年到2035年,建校75周年左右,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学科发展,建成海洋石油特色突出、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能源特色进一步彰显“一校三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办学格局进一步形成;在南海石油研究院的基础上探索试点办学;大学排名跃居前150名左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陆上石油相关学科国际领先,海洋石油相关学科国内领先,新能源学科核心竞争力增强,3-5个非石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阶段:从2036年到2060年,建校100周年之际,大学排名跃居前100名左右,跻身全国能源类高校前10位,1-2个非石油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建成一流本科教育国内著名、能源特色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能源大学。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构建“一校三地”协同办学格局。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高端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办学潜能,精准对接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能源重大战略,深度发展大庆校区,高端发展秦皇岛校区,延伸发展南海石油研究院,形成植根大庆、连通秦皇岛、延展海南岛的多区位办学优势,破解当前困扰学校发展的区位劣势。通过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为“强陆--拓海--壮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协调发展,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新办学理念,扎根龙江沃土,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办学空间,全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力完成“十大任务”,全力推动学校全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而不懈奋斗!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全校教职员工要解放思想,凝神聚力,心无旁骛,奋勇争先,着力完成立德树人、综合改革、教育教学、人才强校、学科优化、科技创新、“双创”教育、文化建设、开放办学、民生保障等“十大任务”。

一、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开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为谁培养人”是首要问题,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入解决政治站位不高的问题,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要旗帜鲜明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积极推进“青马工程”,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主动把自己的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结合起来,与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人人都是育人者的思想自觉。全校教职员工要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积极构建和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加快形成“大思政”格局,努力形成全校上下“层层抓育人、人人讲育人、事事为育人、处处有育人”的育人机制,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者。要积极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要提高思政教师整体素质,建强辅导员队伍,配强党务工作者,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业导师、政治导师、人生导师,在政治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左右摇摆,不能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要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筑牢课堂主阵地、抢占网络新阵地、建强文化大阵地,推动层层担责、各负其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弘扬大庆精神育人特色,打造东油育人品牌。大庆精神是我校办学育人的根与魂。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育人特色,形成“课堂主导教育--日常养成教育--实践感染教育--文化延伸教育--就业导向教育”完整的育人体系,让“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成为东油学子的人格标签。要发挥学团组织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组织意识,使学生爱学校、爱集体,以校为荣、以校为家。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强化日常管理服务,通过针对性训练,强化劳动意识、感恩意识,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形成勤奋朴实的鲜明底色。依托“易班”平台,建立学生管理服务网络系统,推进学生管理服务智能化。设立“大学生事务中心”,让学生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让党、国家和学校的关爱温暖学生心田。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改革是推进学校快速发展、实现高水平百年大学目标的源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动真碰硬、触及灵魂,必须有逢山开路的胆识、壮士断腕的勇气、一往无前的精神。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多方联动的系统思维、百年强校的历史站位、“一校三地”的发展格局谋划改革方略,坚持“以人为本、目标导引、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统筹兼顾”的原则,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强化德智体美劳融合,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和“新工科”建设;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突出大庆精神育人特色。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移管理重心,按“人权财权事权相匹配、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以人事和财务两级管理制度为核心,人事权、资源配置权和事务处置权统分结合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落实院部办学主体地位和办学自主权,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激发院部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职称评审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克服“五唯”倾向,建立竞争有序、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晋升评价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高水平成果和贡献力为导向的绩效工资体系。深化岗位设置与聘期考核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职员制改革,推进管理干部职业化,激发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热情。通过改革,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给舞台,让每个人都成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保障服务体制机制。深化财务、资产和后勤管理等改革,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评价、处置及责任追究机制,提高保障服务效能。盘活现有资源,争取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统筹能力和使用效率。借助市场作用,推进“善管理”向“善经营”转变,活化资源、资产、资金经营,充分提高办学效益。

三、创建一流本科和特色研究生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特色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要深入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强化“六个一流”建设。打造一流培养模式,构建“一体两翼强基础、创新创业提能力、大庆精神育品格”本科教育体系,实施卓越班、本研班、国际班和大类培养等计划,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流专业,实施专业认证和优势特色专业(集群)建设计划,8--10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6--8个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打造一流课程和教材,巩固并发展“一体两翼”教学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强化学生对外交流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四位一体”课程建设计划,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围绕课程建设,构建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教材体系。打造一流课堂,推动课堂革命,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让学生主动“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提高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打造一流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巩固和建设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实践教学基地群。打造一流教学管理,构建“校主导、院主体、系主力”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新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维度考评教学实绩,重奖教学,特别重奖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

发展特色研究生教育。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特色发展”原则,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要通过加大研究生奖励力度、完善推免生政策、拓宽直博通道、国际培养等措施,借力秦皇岛、海南岛区位优势,扩大招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要实施“学硕专硕分类培养”“校地企国际联合培养”“三跨培养”,创建国家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要坚持OBE理念,构建“学硕专硕分类、本硕博衔接、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自我约束、自主学习和自觉实践的能力。要完善校内外“双导师制”,不断提高导师政治站位和学术水平。要实施“四位一体”特色综合评价体系,培养“专业强、上手快、作风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改进招生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学校--校友--用人单位联动的“双轮驱动”招生就业工作机制,构建“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全员参与、校友及用人单位支持”的招生就业格局。通过强化招生宣传、实施大类招生、本硕博连读招生等举措,保证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推进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实施个性化、精准化就业服务。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应征入伍、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艰苦行业、面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四、推进人才强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软实力,硬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立足实际、积极作为,打好“引、育、稳、用”四张牌,开创“八方人才聚东油,万类霜天竞自由”新局面,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构筑招才引智“强磁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数量和质量双线突破,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找准各类人才需求,按照“四超两突破”,提高待遇、打破身份,打造人才引进政策“洼地效应”。要找准引才目标区域和目标人群,深入拓展“靠家乡引老乡、靠校友引校友、靠人才引人才”的“三靠三引”渠道,全员发动、主动出击,构建五湖四海的引才格局。要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区域和学校的联动效应,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加快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要找准引进和培育的平衡点,引进外来人才,用好本土人才,引培并举、统筹推进,尽快补齐人才队伍短板,使教师队伍博士的比例达到50%。

培植人才成长“好沃土”。要全力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措施具体的“网格化”人才支持和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完善拔尖人才支持机制,做高人才“塔尖”。要以“院士工程”为引领,发挥好双聘院士的指导、引领作用,举全校之力加大对院士后备人选的支持,力争实现全职院士零的突破;要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扶持计划,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加速“人才特区”建设,实现“国字号”人才新突破。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做强人才“塔身”。要加快实施后备人才“托举计划”,使优惠政策、优质资源进一步向教学科研骨干倾斜,助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精神和物质双线激励机制,筑牢人才“塔基”。要成立专门机构,健全人才联系制度,搭建“书记、校长有约”等交流平台,提高人才认同感和尊重感。要加快制定普惠性激励政策,同时加大激励和奖励力度,给予省级人才30--50万年薪、国家级人才80万以上年薪,提高教职工绩效薪酬,切实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激发师资队伍“新活力”。加强统筹规划,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适应高水平百年大学建设的师资队伍。要健全多元化用人机制,增加教师总量,科学定岗、合理定编,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要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做到“从高、从严、从紧、从细”,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用制度倒逼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提升;要加大教师素质能力培训,拓宽国际交流研修平台与选派渠道,畅通事业发展和良性流转通道,构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励制度,实现人人面前有通道,人人脚下有台阶,人人心中有愿景,人人身上有动力。

高扬师德师风“风向标”。育有德之人,须有德之师。要全面落实“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活化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强化师德监督,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加强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广大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有淡泊名利的坚守,将师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树立起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东油大先生”形象。

五、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一流学科建设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按照“协调发展、促进融合、扶优强特、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实施学科分类发展计划。要高标准选拔学科带头人,大力度支持学科带头人,严规格考核学科带头人,使学科带头人真正做到“心系学科、谋划学科、管理学科、引领学科”;统筹规划工程学建设,做到“目标落到学科,责任落到团队,任务落到人才”,两个学科进入ESI前1%;坚持“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成果”原则,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学科建设,助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成省内一流学科,确保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成功申报博士授权一级学科。

实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计划。围绕“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压规模、调结构、练内功、提质量”的思路,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符合“时间上百年、进程上三步、空间上三地”战略的学科专业新布局。通过专业评估将本科专业控制在55个左右,学科控制在20个左右。发挥地处油田的校企合作优势,发挥秦皇岛海滨城市人才引进优势,发挥海南岛科学研究联动优势,设置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石油安全与环境保护4个学科方向,并在秦皇岛筹建相应研究中心,坚持“学科带头人带动中心建设,中心带动学科方向发展,学科推动专业形成”的原则,实现研究中心、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海洋石油学科快速发展。以大庆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谋划建设与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学院,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构建能源学科专业体系,为建设高水平能源大学奠定基础。在秦皇岛建设储气库、陆相页岩油气、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实现可再生能源存储与综合利用;在海南岛成立天然气水合物和南海能源研究中心,三地联动实现“强陆--拓海--壮新”战略目标。主动布局新工科建设,成立新工科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在工科持续发展和新兴学科孕育中的重要作用,适时增设新工科专业,培育“石油+外语”“能源+经济”等新工科专业方向。

六、推动科研提档升级,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围绕我国石油“三海三深”、“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省“油头化尾”、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我校“强陆--拓海--壮新”战略,推动科研提档升级,创建大平台、建设大团队、抓住大项目、争创大成果、培养高精尖人才,实现“贡献石油、振兴东北、服务龙江、助推大庆”的目标。

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健全校内科研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突破现有局限,实现由个体科研向团队科研转变,由围绕项目做科研向围绕方向做科研转变,由适应性科研向主导性科研转变。树立“管理主责给院部,经费支持给平台团队,外部条件给人才”的管理理念,打破“学阀”、“门阀”壁垒,打破学术垄断,促进学术交融,优化学术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稳定科研教师队伍。

拓展服务面向和研究领域。由立足东北向全国拓展,立足国内油田向国外油田拓展,立足陆上油田向海上油田拓展,扎根龙江向沿海城市和“龙江丝路带”拓展,发挥大庆、秦皇岛和海南岛三地联动优势;由陆上油田向海洋深水盆地拓展,由石油炼制向精细化工拓展,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新材料拓展,逐步实现“强陆--拓海--壮新”战略目标。

凝炼优势科研方向。跨学科凝练20个优势科研方向,在重点扶持油气勘探与开发、精细化工和防腐耐磨纳米新材料、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与检测、控制理论与应用、石油经济、大庆精神研究等领域和方向的基础上,培育海相、海外、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等研究方向,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等研究方向。重基础,强理论,将基础研究融入每个优势科研方向中,实现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支撑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建设。

实施“五靠五提”科研提升计划。靠协同国企提升平台层次,成功申报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实现主干学科均有国家级平台;靠培育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实现国家“杰青”等人才突破;靠人才提高团队实力,打造5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团队;靠实力提高项目层次,力争国家基金项目突破3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有所突破;靠整合提升成果水平,争取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要围绕优势科研方向找带头人,围绕带头人自然形成团队,围绕团队找项目,围绕项目出成果,围绕成果寻求国际交流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深化“两合作一协同”科研特色,建立“国企出题,高校设计题,民企做题”的校企合作模式,依托大学科技园,建立“教师出成果,学校出政

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锦业路125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7:30



资料下载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3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3 东北石油大学环渤海能源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